热门搜索
详情信息
电商平台上产品鱼龙混杂,这些所谓的“不用送样,两天就能出具相关检测报告”的行为是违法的,一经发现,
而且,如果电子商务平台明知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那么,平台也要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同时,针对所有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也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制修订《检验测试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正案)》,明确检验测试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所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并明确除依法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外,还须依法承担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此外,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总局39号令)统一违法情形的判定尺度、明确实施处罚的法律依据。总局39号令提出四种不实检验测试情形、五种虚假检验检测情形,明确了从业机构必须严守的行业底线。
针对“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办法明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直至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平台,归集到企业名下,以推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质检报告是产品质量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全社会都应更加重视质检报告,依法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申请质检报告的目的,一般在于通过第三方计量检验测试的机构检验测试、认定产品质量。质检报告失实甚至造假,非但有悖于质检初衷,而且相关提供者、造假者也涉嫌伙同不良商家欺骗消费者。如果因为少数机构或个人的弄虚作假,导致原本为了增强可信度的质检报告都不可信了,那么就会让人们在面对报告内容时保持怀疑、筑高心理防线。长此以往,影响的将是质检行业本身的信誉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虚假质检报告的危害不只是弄虚作假,还在于这种缺乏基本职业道德和敬畏之心的做法,提高了信任成本,增加了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
质检报告是产品质量的“体检证”、消费行为的“安全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相关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质检报告,恰恰相反,随着人们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加上网购的普及、虚拟交易的流行,科学严谨的质检报告是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正因此,全社会都应更加重视质检报告,依法建立完整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整个行业规范运行在法治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