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网平台入口
首页 > 产品展示 > 铝合金檐沟系列

15965060050

特色街区“最海口”│老街里的特色建筑(上)

时间: 2024-01-24 03:07:49 |   作者: 铝合金檐沟系列

信息详情

  不是夸海口,来了不想走!海口特色街区“最海口”!文化特色街区是最能感受城市风韵的地方,点赞收藏攻略,文化游、周末游、自由行……快快约起吧~

  特色街区是全域旅游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口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旅游供给侧改革和“双创”的契机,深入挖掘城区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特色街区,极大提升了城市旅游的观感体验,也丰富了海口全域旅游的文化内涵。目前,已建成的海口骑楼老街、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复兴城中国香街、骑楼小吃街等特色街区,以及“双创”及餐饮美食示范街等,为海口全面建设全域旅游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海口旅游微信近期推出——游海南入海口 特色街区”最海口”系列深读攻略,走进这些特色街区及坊巷,感受海口的历史文脉与风土人情。

  上一期内容里,我们主要介绍了海口骑楼老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特征。这一期,海口旅游小编将带各位去看看老街里的特色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吧!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旅游景点中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时期,其中还有很多建筑群曾经是海口城市特色显著地标志之一。随着时间的迁移和岁月的洗礼,昔日的繁华逐渐褪色,但我们依旧可以循着这些建筑,触摸只有在梦中依稀可见的光辉岁月。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发动商界等捐资筹建海口中山纪念堂,1926年中山纪念堂建成使用。60年代,海口市人民政府又拨款于原地上扩建纪念堂。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口市许多重要会议包括人大、政协召开的各种会议,绝大多数都在海口中山纪念堂举行,许多重要决策出自这里。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山纪念堂慢慢失去原有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被商铺包围,改为录像厅、茶坊、印刷厂等出租。后来,海口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海南省校园电影院线共同建立海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放映基地,改造后的海口中山纪念堂变成了电影放映基地。

  时到今日,经历了近90年风雨的中山纪念堂,又面临着商业化改造。中山纪念堂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2.28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纪念堂门前有一面积不大的门庭,经过七级水泥台阶后的大门前有六根清水石红色方柱,在六根方柱之间有五个门,其中中间为正门,刻有“中山纪念堂”五个大字。厅堂结构南高北低,北部建有舞台兼主席台,楼体上端前后面积较大。屋顶为绿色琉璃瓦铺筑,整个厅堂可容纳1200人参加会议、活动。

  博爱北路54号有一家名为“新裕大商场”的店铺,店铺所在的楼名原叫“裕大楼”,现已改为“裕大公司”。上世纪二十年代,海口赫赫有名的“裕大纱布公司”就位于此处。业主王桂苑,又名先树,原籍琼海县人。其父王绍经是新加坡著名琼侨殷商,“裕大”是王绍经先生汇款投资创建的。

  这里曾经是海口的时尚窗口,店里整日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那时候,海口的男女都是穿唐装,男人对襟,女人斜襟,密密麻麻的纽扣把女人包裹得像一个粽子。随着离岛侨眷的归来,海口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纷纷仿效侨眷们的穿着打扮,西装、旗袍、云衫开始流行。当时的衣服大部分都要先买布料,再拿到裁缝那里去制作。此时,裕大公司就成为人们,特别是女人们的梦想之地。无论是上海流行的布料,还是广州流行的纺纱,在这里都能找到。

  裕大公司一直经营至海南解放,这时业主王桂苑已离琼去新加坡,得时任海口市副市长、海口市工商联主任邱秉衡的帮助,结束了“裕大公司”的业务,将资金转入合资建设的海口“和平电影院”。这间店铺虽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被改为了红霞商场,后来又成为今天的新裕大商场,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经营布业为主。取名新裕大也是希望商场如当年的裕大商行那样辉煌腾达,继承裕大商行的精神与传统。

  2014年,博爱北路启动修缮工作后,经过对老商号的挖掘,确认“裕大楼”便为当年的“裕大公司”,遂恢复其老商号牌匾。

  云氏会馆坐落在义兴街178号,门口挂着海南云氏会馆的牌子,气派的台阶式楼梯和劵拱式回廊让人不禁回忆起当年的往事:1921年,由旅泰宗亲云茂修(字竹亭)族长等海内外族人花3.7万大洋购下位于海口市义兴街原法国领事馆建筑,也称“八角楼”,用于族人往来求学和海外乡亲返乡落脚之处。该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八角楼”,是指屋顶平面呈八角形。屋面为素面板筒瓦砂浆裹垄,檐口均设屋面排水天沟,屋脊为青砖砌芯,石灰砂浆抹面,设十二缝桁架,桁架下均设木天花。

  据《地价册》记载,这处房产占地面积为697.44平方米,后实地勘测为778.8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307.88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共计615.76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栋二层砖木结构,木头用料很足,不仅屋顶房梁大量使用黑盐(坤甸木),连楼板都是木质结构。只不过现代装修时,地上铺上瓷砖,看不出内部竟然为木结构。墙体为青砖及灰石砂浆砌筑,墙厚40厘米,墙面抹石灰砂浆。会馆内部南侧设一宽3.25米17步台阶,直通二层前廊。另各有一小楼梯,北侧楼梯在廊内,南侧楼梯在廊外。上任干事云天明说有前人提到以前正门在北侧,疑楼梯以前呈对称。但如果正门北开,那么必须由水路登岸,且入门即见地下室。如今地下室因年久失修,已用木柜子挡住了入口。

  如今,这座百年前法国人兴建的“八角楼”,如今深藏在密集的海口民居中。从最早用于领事馆,到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八角楼”跨越近百年仍基本安好无恙,离不开云氏族人的悉心保护。

  “海口商会”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成立,会长由中山路“瑞隆号”百货商店的陈家富出任。商会初成立时名为“海口商会”;1919年改为“海口总商会”;1930年改为“海口市商会”,直至1950年海口市解放。

  海口商会是由本市商人组成的人民团体。历届商会,一般都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第一届“海口市商会”设主席1名,常委4名,执行委员10名,候补执行委员7名,候补监察委员3名。办事机构一般从简至繁,至改名“海口市商会”时,设有“总务”、“会计”、“交际”、“统计”等四科。各科设主任1名,多由常委兼任;各科从事具体工作的最多3人,最少1人。经费来自商店会员缴纳:入会时缴纳基本金至少10元,月费分三级,甲级8元,乙级6元,丙级4元。以当时的币值来说,其经费是可观的。1930年,“海口市商会”有商店会员300余户;30年代中期,有商店会员600户;30年代末期,发展至1000余户。

  “海口市商会”的会址,初设在“南门内”(今博爱南路)。1924年,经过申请批准,把江、张二公祠改建、扩建为“海口总商会”会址(即今中山路15号)。此后,历届商会会址均设在这里。会宇规模颇大,前门向中山路,后门通少史街。至今还存有大石牌,刻载着当年筹建过程及其面积。

  海口大厦市民习惯上称“五层楼”,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是一座古朴典雅、仿罗马式建筑,是民国时海口最高的一栋楼,也是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是一段时期内繁华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它是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1931年建造,1935年竣工,共投资50万银元。

  日据时期,很多人在楼顶就能看到大英山机场的日本飞机起落。后来,日军曾占领五层楼作为部队驻扎和办公的地方,在楼顶插起日本军旗,架起机枪。解放前夕,这里经营起了胜利大剧院,许多海口人在这里看到了当时流行的电影。海南岛解放前,军队把它当成关押壮丁的牢狱。

  如今的五层楼,外表还保持着昔日的光景———白色的墙面雕花精致耀眼,当年放映电影的大厅还在,但凌乱不堪的现状却已让人很难再想像当时坐在这里欣赏黑白电影的感觉。

  五层楼占地面积1684.4平方米,使用面积7188.5平方米,楼高27.04米。建成后,由吴乾椿先生的儿子吴坤浓先生经营,成集歌舞厅、高档餐厅、客房、电影院为一体的吃住娱乐中心,是当时海口最高级的娱乐场所。它是这个城市数十年间楼层最高、最豪华、最气派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时最豪华的旅馆和“胜利影剧院”,见证了当年的商业繁荣。那时建成的海口大厦共五层,高27米,每层建筑面积1649平方米。里面由四个开间五个进段组成,一层较高,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影剧院可坐观众300人,是当时海口最大的影剧院,海口人以在这里看一场电影为荣。

  大亚酒店曾经是海口最繁华的所在,面对当年的海甸溪,与得胜沙的“五层楼”和“泰昌隆”齐名,被称作海口最好的旅店,曾经富贾云集。二楼廊坊前,曾有一处很有名的咖啡馆。酒店尤其喜欢播放南洋音乐,这成为老外们常去大亚酒店的原因。1940年代,日常居住海口的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已过2000。老海口们说,大亚会让人想起上海外滩的某一家酒店,它更纯净,没有五层楼的歌舞升平,也没有泰昌隆的乡音盈耳,它更具有国际化。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多种国家的语言,着实有一点上海酒店的做派与氛围,它其实代表着一种海上文明,一种难以割舍的海岛情结。另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日军曾强占了这个酒店,改名为海南岛酒店,作为日本军政要员来海南时的接待场所。

  大亚酒店是典型的南洋建筑,建筑华丽大气,内设有大型天井,酒店内通过玻璃天棚通风采光是其特点。据说,那是当年王先树先生特地从南洋运回海口的采光设备。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这个巨大的天棚已然成为大亚的阴凉处所,在气候炎热的海口,许多房客都是冲着这片阴凉而来。每进屋院两侧都有细窄的楼梯,梯阶蜿蜒而上,直伸向单个客房,衬出整个旅店的幽闲静谧和独立。这样超前的人性化设计为房客创造了私密的个人空间,房间之间互不干扰。

  酒店三楼的屋顶,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是房客相会聚集的地方。据说王先树漂亮的女儿与媳妇也会从南洋回来拜会故乡,这里也是她们闲时的居所。她们喜欢在晚饭后谈论南洋的香茶、咖啡和时装。每当这些身影在三楼的阳台出现,总是引来房客们惊羡的眼光。因此,在某日见到了王先树家的美眷也成了大亚酒店房客们每日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到海口骑楼老街的公交路线路、27路、30路、38路、39路、43路、56路或60路到钟楼站下车。

  行驶到长堤路与博爱北路交叉口处,可将车辆停放在海口骑楼老街第一停车场(地下),或是第二停车场(地上)。

相关产品

特色街区“最海口”│老街里的特色建筑(上)

详情信息

  不是夸海口,来了不想走!海口特色街区“最海口”!文化特色街区是最能感受城市风韵的地方,点赞收藏攻略,文化游、周末游、自由行……快快约起吧~

  特色街区是全域旅游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口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旅游供给侧改革和“双创”的契机,深入挖掘城区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特色街区,极大提升了城市旅游的观感体验,也丰富了海口全域旅游的文化内涵。目前,已建成的海口骑楼老街、观澜湖冯小刚电影公社、复兴城中国香街、骑楼小吃街等特色街区,以及“双创”及餐饮美食示范街等,为海口全面建设全域旅游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海口旅游微信近期推出——游海南入海口 特色街区”最海口”系列深读攻略,走进这些特色街区及坊巷,感受海口的历史文脉与风土人情。

  上一期内容里,我们主要介绍了海口骑楼老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特征。这一期,海口旅游小编将带各位去看看老街里的特色建筑,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吧!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旅游景点中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时期,其中还有很多建筑群曾经是海口城市特色显著地标志之一。随着时间的迁移和岁月的洗礼,昔日的繁华逐渐褪色,但我们依旧可以循着这些建筑,触摸只有在梦中依稀可见的光辉岁月。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发动商界等捐资筹建海口中山纪念堂,1926年中山纪念堂建成使用。60年代,海口市人民政府又拨款于原地上扩建纪念堂。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海口市许多重要会议包括人大、政协召开的各种会议,绝大多数都在海口中山纪念堂举行,许多重要决策出自这里。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山纪念堂慢慢失去原有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被商铺包围,改为录像厅、茶坊、印刷厂等出租。后来,海口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教育局、海南省校园电影院线共同建立海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放映基地,改造后的海口中山纪念堂变成了电影放映基地。

  时到今日,经历了近90年风雨的中山纪念堂,又面临着商业化改造。中山纪念堂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2.28亩,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纪念堂门前有一面积不大的门庭,经过七级水泥台阶后的大门前有六根清水石红色方柱,在六根方柱之间有五个门,其中中间为正门,刻有“中山纪念堂”五个大字。厅堂结构南高北低,北部建有舞台兼主席台,楼体上端前后面积较大。屋顶为绿色琉璃瓦铺筑,整个厅堂可容纳1200人参加会议、活动。

  博爱北路54号有一家名为“新裕大商场”的店铺,店铺所在的楼名原叫“裕大楼”,现已改为“裕大公司”。上世纪二十年代,海口赫赫有名的“裕大纱布公司”就位于此处。业主王桂苑,又名先树,原籍琼海县人。其父王绍经是新加坡著名琼侨殷商,“裕大”是王绍经先生汇款投资创建的。

  这里曾经是海口的时尚窗口,店里整日都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那时候,海口的男女都是穿唐装,男人对襟,女人斜襟,密密麻麻的纽扣把女人包裹得像一个粽子。随着离岛侨眷的归来,海口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纷纷仿效侨眷们的穿着打扮,西装、旗袍、云衫开始流行。当时的衣服大部分都要先买布料,再拿到裁缝那里去制作。此时,裕大公司就成为人们,特别是女人们的梦想之地。无论是上海流行的布料,还是广州流行的纺纱,在这里都能找到。

  裕大公司一直经营至海南解放,这时业主王桂苑已离琼去新加坡,得时任海口市副市长、海口市工商联主任邱秉衡的帮助,结束了“裕大公司”的业务,将资金转入合资建设的海口“和平电影院”。这间店铺虽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被改为了红霞商场,后来又成为今天的新裕大商场,但是一直以来都是以经营布业为主。取名新裕大也是希望商场如当年的裕大商行那样辉煌腾达,继承裕大商行的精神与传统。

  2014年,博爱北路启动修缮工作后,经过对老商号的挖掘,确认“裕大楼”便为当年的“裕大公司”,遂恢复其老商号牌匾。

  云氏会馆坐落在义兴街178号,门口挂着海南云氏会馆的牌子,气派的台阶式楼梯和劵拱式回廊让人不禁回忆起当年的往事:1921年,由旅泰宗亲云茂修(字竹亭)族长等海内外族人花3.7万大洋购下位于海口市义兴街原法国领事馆建筑,也称“八角楼”,用于族人往来求学和海外乡亲返乡落脚之处。该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八角楼”,是指屋顶平面呈八角形。屋面为素面板筒瓦砂浆裹垄,檐口均设屋面排水天沟,屋脊为青砖砌芯,石灰砂浆抹面,设十二缝桁架,桁架下均设木天花。

  据《地价册》记载,这处房产占地面积为697.44平方米,后实地勘测为778.8平方米,每层建筑面积307.88平方米,两层建筑面积共计615.76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这栋二层砖木结构,木头用料很足,不仅屋顶房梁大量使用黑盐(坤甸木),连楼板都是木质结构。只不过现代装修时,地上铺上瓷砖,看不出内部竟然为木结构。墙体为青砖及灰石砂浆砌筑,墙厚40厘米,墙面抹石灰砂浆。会馆内部南侧设一宽3.25米17步台阶,直通二层前廊。另各有一小楼梯,北侧楼梯在廊内,南侧楼梯在廊外。上任干事云天明说有前人提到以前正门在北侧,疑楼梯以前呈对称。但如果正门北开,那么必须由水路登岸,且入门即见地下室。如今地下室因年久失修,已用木柜子挡住了入口。

  如今,这座百年前法国人兴建的“八角楼”,如今深藏在密集的海口民居中。从最早用于领事馆,到琼崖特委、海口市委旧址,“八角楼”跨越近百年仍基本安好无恙,离不开云氏族人的悉心保护。

  “海口商会”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成立,会长由中山路“瑞隆号”百货商店的陈家富出任。商会初成立时名为“海口商会”;1919年改为“海口总商会”;1930年改为“海口市商会”,直至1950年海口市解放。

  海口商会是由本市商人组成的人民团体。历届商会,一般都设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第一届“海口市商会”设主席1名,常委4名,执行委员10名,候补执行委员7名,候补监察委员3名。办事机构一般从简至繁,至改名“海口市商会”时,设有“总务”、“会计”、“交际”、“统计”等四科。各科设主任1名,多由常委兼任;各科从事具体工作的最多3人,最少1人。经费来自商店会员缴纳:入会时缴纳基本金至少10元,月费分三级,甲级8元,乙级6元,丙级4元。以当时的币值来说,其经费是可观的。1930年,“海口市商会”有商店会员300余户;30年代中期,有商店会员600户;30年代末期,发展至1000余户。

  “海口市商会”的会址,初设在“南门内”(今博爱南路)。1924年,经过申请批准,把江、张二公祠改建、扩建为“海口总商会”会址(即今中山路15号)。此后,历届商会会址均设在这里。会宇规模颇大,前门向中山路,后门通少史街。至今还存有大石牌,刻载着当年筹建过程及其面积。

  海口大厦市民习惯上称“五层楼”,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是一座古朴典雅、仿罗马式建筑,是民国时海口最高的一栋楼,也是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是一段时期内繁华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它是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1931年建造,1935年竣工,共投资50万银元。

  日据时期,很多人在楼顶就能看到大英山机场的日本飞机起落。后来,日军曾占领五层楼作为部队驻扎和办公的地方,在楼顶插起日本军旗,架起机枪。解放前夕,这里经营起了胜利大剧院,许多海口人在这里看到了当时流行的电影。海南岛解放前,军队把它当成关押壮丁的牢狱。

  如今的五层楼,外表还保持着昔日的光景———白色的墙面雕花精致耀眼,当年放映电影的大厅还在,但凌乱不堪的现状却已让人很难再想像当时坐在这里欣赏黑白电影的感觉。

  五层楼占地面积1684.4平方米,使用面积7188.5平方米,楼高27.04米。建成后,由吴乾椿先生的儿子吴坤浓先生经营,成集歌舞厅、高档餐厅、客房、电影院为一体的吃住娱乐中心,是当时海口最高级的娱乐场所。它是这个城市数十年间楼层最高、最豪华、最气派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时最豪华的旅馆和“胜利影剧院”,见证了当年的商业繁荣。那时建成的海口大厦共五层,高27米,每层建筑面积1649平方米。里面由四个开间五个进段组成,一层较高,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影剧院可坐观众300人,是当时海口最大的影剧院,海口人以在这里看一场电影为荣。

  大亚酒店曾经是海口最繁华的所在,面对当年的海甸溪,与得胜沙的“五层楼”和“泰昌隆”齐名,被称作海口最好的旅店,曾经富贾云集。二楼廊坊前,曾有一处很有名的咖啡馆。酒店尤其喜欢播放南洋音乐,这成为老外们常去大亚酒店的原因。1940年代,日常居住海口的法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和朝鲜人已过2000。老海口们说,大亚会让人想起上海外滩的某一家酒店,它更纯净,没有五层楼的歌舞升平,也没有泰昌隆的乡音盈耳,它更具有国际化。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多种国家的语言,着实有一点上海酒店的做派与氛围,它其实代表着一种海上文明,一种难以割舍的海岛情结。另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日军曾强占了这个酒店,改名为海南岛酒店,作为日本军政要员来海南时的接待场所。

  大亚酒店是典型的南洋建筑,建筑华丽大气,内设有大型天井,酒店内通过玻璃天棚通风采光是其特点。据说,那是当年王先树先生特地从南洋运回海口的采光设备。

  在没有空调的年代,这个巨大的天棚已然成为大亚的阴凉处所,在气候炎热的海口,许多房客都是冲着这片阴凉而来。每进屋院两侧都有细窄的楼梯,梯阶蜿蜒而上,直伸向单个客房,衬出整个旅店的幽闲静谧和独立。这样超前的人性化设计为房客创造了私密的个人空间,房间之间互不干扰。

  酒店三楼的屋顶,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是房客相会聚集的地方。据说王先树漂亮的女儿与媳妇也会从南洋回来拜会故乡,这里也是她们闲时的居所。她们喜欢在晚饭后谈论南洋的香茶、咖啡和时装。每当这些身影在三楼的阳台出现,总是引来房客们惊羡的眼光。因此,在某日见到了王先树家的美眷也成了大亚酒店房客们每日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到海口骑楼老街的公交路线路、27路、30路、38路、39路、43路、56路或60路到钟楼站下车。

  行驶到长堤路与博爱北路交叉口处,可将车辆停放在海口骑楼老街第一停车场(地下),或是第二停车场(地上)。

联系方式

进入阿里店铺

进入阿里商铺

扫一扫加关注

扫一扫加关注

备案号: 企业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