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6-28 06:47:03 | 作者: 新闻资讯
2月23日上午9点,在栈桥景区东部海滩,记者跟随巡查人员走进了安徽路下方的暗渠。
这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下水道,是专门的雨水管道,为德国占领青岛时所修建。
下水道的墙壁依旧完好,墙体仍然牢固,只有顶部因常年被水冲刷而出小石子。
在栈桥景区东部海滩,这是一处具有百年历史的下水道,是专门的雨水管道,为德国占领青岛时所修建。
据了解,市南区城市管理部门为做好暗渠排查和维护工作,会同工程技术和历史背景和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自今年2月初起,对辖区内大学路、安徽路、中山路、江苏路、郯城路等5条德占时期修建的暗渠做全面摸底排查,对暗渠的长度、宽度、穹顶高度以及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等各项数据来进行实地勘测,对现存的5条暗渠实施 “一渠一档”精细化管理。
青岛市文史学家鲁勇认为,德占时期修建的地下排水设施,是青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它既是青岛百年前被殖民统治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也是百年前德国人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东亚样板城市,运用当时十分先进的“雨污分流”设计理念。它时刻警醒国人勿忘国耻,同时也要学习德国人严谨、精细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青岛的城市性格中去。随着城市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百年前的地下排水设施势必要做必要的维建改造,以适应现代化城市排水的需要。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对暗渠存在问题和隐患,会技术专家和历史背景和文化学者进行充分考察论证,制定日常维护和专项维修方案,确保这个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百年工程”得到完整保存和科学维护。
市南区市政技术负责人邱金来介绍说,摸底巡查工作将本着“保证重点,兼顾细节”的原则,对各条暗渠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勘测和维护管理。对暗渠现状和技术数据来进行全面摸排,为每一条暗渠都建立详细档案,为后期的养护工作提供较为可靠数据支持。
在一些网帖中,有人说“不管下多大的雨,青岛路面的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德国占领青岛17年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修了。”
德国下水道真那么牛吗?青岛是否真不怕水淹?不怕水淹真全是德国人百年前的功劳?
不少网民认为,青岛号称“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是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修建的排水系统。很多网帖的依据,应该是源于南方某媒体2010年刊发的报道《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勇认为,德国建设排水系统的理念对青岛确有影响,但“青岛不怕淹靠德国下水道”这种归因太简单、不够客观。
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说,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很小了。
专家认为,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此外,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另一个流传甚广的是关于“油布包”的传说:青岛下水道使用百余年后,有些零件要换掉,但青岛师傅不会修。他们打电话向德国那边求助,德国人淡定地说,根据德国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能够找到备件。青岛师傅按照线索找到一个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
对于这个传说,黄绪达认为“纯属子虚乌有”。黄绪达表示,当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我们的祖国基本没工业,井盖等一些零部件确实要从德国运过来。德国和中国距离很远,会多运一些零件作为备件,在完成管网建设后,德国人会把一些备件存在那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有工人在地下管网发现过一些配件,“但这并非德国人专门、精确放置,而只是一些多余的零部件随机存放在那里而已。”
网络上对这一传说也不乏质疑。3年前,有人在知乎提问“德国人修的青岛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有那么神吗”,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全荣的回答获得了两千多个赞。最近,他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指出,“油布包”说法明显缺乏常识“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属元件。”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油布包”传说有很大的可能是根据德国别墅的故事演绎的。德国人当时在青岛建了不少别墅,他们离开中国后,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别墅非常挂念,因此写信给后来的主人,提醒修缮并告知一些备件的存放位置。或许,“油布包”传说是人们对“德国制造”、德国“工匠精神”心生向往的一种过度演绎。
网传青岛是中国最早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城市,这一点不假。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1900年德国首先提出“雨污分流”概念,并将青岛排污系统分为分流式和混合式两种。
分流式下水道的雨水和污水分别排入不同管道,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水从一个管道流出,经处理后流入近海,雨水从另一个管道流出。“雨污分流”的工程从论证到完工持续了5年之久,德国人显示了特有的耐心和严谨。
据《青岛市志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志》记载,德国人在沿海的欧人区的地下管网采用“雨污分流”模式,华人区则是“雨污合流”模式。德国人共建设排水管道80公里,其中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
“德国管网 雨污分流 模式确实先进。一方面,它能确保强降雨时污水排放不影响泄洪;另一方面, 雨污分流确保雨水管道不会被污水杂质堵塞。”黄绪达说,“青岛市后来新建、改建排水管网中,97%都采用了 雨污分流模式。”
不过,德国人当年做“雨污分流”的初衷,并不是想造福青岛的中国老百姓,而是想让殖民者享有干净卫生的宜居环境。在城市化开发初期,当地人随地大小便的生活小习惯令德国人头疼不已,甚至引发过一场瘟疫。德国胶澳总督府在中国城市排泄物清运方式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良方案。
最近,一篇题为《德国良心下水道真相:曾坑惨中国人,排水效果全靠中国制造》的微信朋友圈热传,迅速获得“10万+”浏览量。“雨污分流”的设计是否“坑惨中国人”?青岛市档案局社会宣传处调研员张蓉可能比较客观:“老青岛的“雨污分流”下水道大都集中在欧人居住区,这些污水经泵站加压后流经华人区的雨污合流管道再排入海中,相比而言华人区环境质量明显低于欧人区。”
去青岛市博物馆参观过的人,有不少对那里保存的一段蛋型德国地下管网印象颇深。心细的参观者还会发现,这段管网的底部贴着瓷片。因此,有传言说奢侈的德国人连排水管道都贴瓷片。
记者近日来到青岛市博物馆二楼,发现在《青岛史话》古韵悠长展区的展柜中,存放着一段德占时期的地下管道,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截面呈上宽下窄的鸡蛋形,下面较窄的半部分确实被贴上了暗红色的瓷片。
青岛市博物馆讲解员孙晓雯介绍,德占时期的地下管网大部分是“雨污分流”模式,也有少部分是“雨污合流”模式,博物馆保存的这段就是“雨污合流”管道的一部分。这段管道下端较窄的设计,使水流较少时保持一定的流速和动力。底部的瓷片很光滑,使得水流能快速流过,污水中的淤泥和杂质也能被一起冲走;而上端宽阔的设计则是为了水流较多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快速流过、迅速排水。
这段管道的旁边,陈列着一个德占时期的下水道井盖,中间有一个字母“K”。字母“K”是德语“胶澳”(KIAUTSCHOU)的首字母,胶澳是青岛的旧称。青岛人把下水道井盖叫古力盖,这是德语“GULLY”的音译,也就是雨水管道的意思。这一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是德占时期下水道系统在市民生活中的一种延续。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如果说,中央商务区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和象征,那么正在建设的3.2平方公里济南中央商务区则在时空跨度上承载了更为深厚的城市期待。国家历史...[详细]
被盗的是生态园西边办公室。经查阅大量监控视频,一辆银灰色面包车进入警方视线。[详细]
为躲避高速公路测速监控抓拍,一驾驶员故意卸下车辆号牌,不料终究难逃法律制裁。[详细]
22日,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对《烟台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烟台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烟台市职工生育...[详细]
今年,蓝翔路改造再度被上报,或许这一次会有希望。整条道路因为坑洼连片、排水不畅,再度出现大面积积水。[详细]
身为济南人,最爱的莫过于撸串、喝扎啤,那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咱能喝到泉水啤酒?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泉水旅游工作...[详细]
春节前一周,菏泽火车站共迎来15万游子返乡。2017年初,菏泽市出台《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建议》,颁布支持返乡创...[详细]
菏泽市人大代表刘绍海。相信今后一段时期内,菏泽的房产业发展将在三线城市中成为领跑者。[详细]
十四届市政协主席刘勇作常委会工作报告。认真协商议政、积极献计出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多尽一份责、多献一条策、多出一点力。[详细]
◥加快引进建设高端产业项目,确保每个县年内新开工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不少于5个。◥在全市选择30家大型骨干企业,实施“护航计划”,选择50...[详细]
近两日,滨州天气放晴,雪渐渐融化,道路也有了些许泥泞,记者咨询了市区内几家洗车店了解到,因为降雪原因,周末前后滨州将迎来洗车高峰期...[详细]
记者从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4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烟台铁路建设正在提速。目前,烟台境内已投入运营的4条主要铁路营业里程达4...[详细]
24日,记者在烟台全市服务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烟台“3221”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全市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到15家,滨...[详细]